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郝淑慧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近期,由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牵头,中国钢铁进出口产业联盟具体组织集结一批钢铁产品外贸管理及出口领域专家,精心编纂而成的约91万字的《钢铁出口实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为《指南》作序。
12月20日,《指南》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新江致辞并宣读《指南》序言,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致辞,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主持工作)、总编辑陈琢做新书介绍。与会嘉宾围绕钢铁外贸出口、国际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
徐匡迪在序言中表示,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钢铁行业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钢铁企业与贸易商在进出口业务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理应审时度势、谨慎抉择,积极探寻契合新型供求环境的钢材国际贸易新模式,塑造卓越品牌形象,持之以恒地精心开拓国外市场,从而在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彰显“中国力量”。面对这一趋势,迫切需要对过往的出口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使我国钢铁产品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他认为,《指南》对充分展现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规范钢铁出口秩序、提升我国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琢介绍,作为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工具书,《指南》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钢铁出口实务领域专业书籍的空白,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陈琢表示,书中内容涵盖了钢铁出口业务的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风险管理等核心环节,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了当前钢铁行业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问题类型,对钢铁企业和外贸从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参考意义,能帮助从业者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避可能的风险、抓住新兴市场带来的机遇。
会上,与会人员就钢铁出口和钢铁产能输出等话题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钢铁企业应重视全球化布局,积极“走出去”,出口高端产品;树立“大出口”理念,不仅要出口基础钢铁产品,而且要出口高端钢铁产品、技术、企业管理理念、标准、人才、服务、装备等;抵制钢铁出口“内卷”,倡议钢铁企业团结起来、协调一致,通过出口使得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主办,中国钢铁进出口产业联盟承办,来自钢铁上下游行业及外贸行业的50余名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