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赵萍 报道
近日,上海市康健路341弄7-8号的“红砖楼”着实小火了一把。这栋房龄高达70年的“红砖楼”,通过“原拆原建”,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改造成了一栋11层现代住宅。该项目仅用时1年就完成改造,刷新了旧住房改造更新速度,成为上海最快完成的拆除重建项目。
(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承建方的中建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康健路341弄7-8号建筑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整体预制率达到61%,比传统混凝土结构节约工期超50%,且这幢11层住宅只用了77天便实现了结构封顶,大幅提升了该项目的建设效率。
老旧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涉及居民人数上亿。根据住建部统计,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今年前9个月已开工4.8万个。值得注意的是,老旧小区改造避免不了尘土飞扬、叮叮咚咚的施工,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以上,给原住户及附近居民带来灰尘、噪声、出行等多方面影响,严重影响居住体验,这也是绝大部分旧房改造的最大障碍。为解决老旧小区工期缓慢、质量不齐的两大难题,目前部分省市改造常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式。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减少污染、绿色节能的优点。其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部件之间通常在现场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目前,钢结构建筑80%以上部件均可在工厂加工,且易拆除,部分产品和材料可循环利用,并通过预制构件快速建造,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此外,钢结构建筑的预制化特性也使得智能建筑设施的安装和维护更加便利。
与此同时,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颁布,发展开始加速。如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2022年,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与技术措施”。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已经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乘着这股东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在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