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18日,2024年(第二届)全国冶金流程工程学学术会议暨动态精准设计研讨会在河北唐山曹妃甸成功召开,同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主办,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会议以“信息物理系统融合,动态精准设计,实现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运行”为主题,举办了3场学术交流,共22个学术报告,18日下午参观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毛新平,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王天义、李文秀,副秘书长郝志忠,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安军、秘书长郦秀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原科技环保部主任姜尚清,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郝晓东,副总工程师孙彦广,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建辉,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杨春政、李杨,首钢二级科学家韦富强,首钢京唐公司总经理周建,中国五矿中冶赛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中冶京诚副总工程师常海,中冶长天总工程师叶恒棣,中冶南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潘国友、熊敬超,河北金属学会理事长王新东,华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王书桓等。此外,来自中国宝武、中国五矿、首钢集团、河钢集团、中国钢研、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钢铁企业和新闻媒体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郝志忠在致辞中表示,冶金流程工程学是冶金学科的一个新分支,不仅为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整体优化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为冶金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他希望借助此次会议,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把握冶金制造流程的发展动态,紧密联系钢铁企业生产实践,在冶金工厂动态精准设计及整体动态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郝志忠致辞
刘建辉在致辞中表示,冶金流程工程学如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钢铁制造流程的整体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它的首次工程化应用实践就是指导首钢京唐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他认为冶金流程工程学在钢铁制造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协同理论、工序衔接匹配技术、全流程质能协同优化调配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建辉致辞
殷瑞钰院士作了题为《冶金学理论创新的体系化与学理化》的报告。报告中表示,冶金流程工程学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兴起,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科学问题,即原子/分子尺度上的微观基础冶金学、工序/装置尺度上的专业工艺冶金学和生产全流程尺度上的宏观动态冶金学(冶金流程工程学),拓展了冶金学理论框架,形成了冶金学的新分支,充实、丰富了冶金学的体系。殷院士指出,冶金流程工程学是大时-空尺度的、跨时-空尺度的、兼涉物质-能量-时间-空间-信息的整体性学问,并且体现着以动态-有序、衔接-匹配、协同-连续为特征的结构化知识,是多因子-多层次嵌套、协同优化的冶金学;是开放-动态、集成创新的冶金学;是面向制造流程自组织信息与人工输入他组织信息融合的冶金学;是直接面向绿色化、智能化的冶金学。他同时指出,应进一步从大学本科教育、流程设计实践、钢厂智能化实践及流程“双碳”实践等四个方面推进冶金流程工程学这一学科新分支的体系化、学理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作报告
毛新平院士作了题为《面向碳中和: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的报告。他表示,碳中和是国家发展战略,钢铁工业是国家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以再生钢铁原料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再生钢铁原料中残余元素种类多,对材料的可制造性及组织性能演变的作用关系复杂,目前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影响了其高质化利用;残余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危害,需要探索对其赋存状态进行调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基于对材料科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提出的问题,开展个性化的研究,有望实现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研发出系列高性能新材料。
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作报告
张福明作了题为《基于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设计建设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厂》的报告。他系统阐述了现代钢铁冶金工程设计的理念与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等。他以首钢京唐设计与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现代钢铁制造流程的动态运行与界面技术、能量流网络、概念设计、顶层设计和动态精准设计。基于首钢京唐的实践成果,他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应当以工程哲学的视野和理念,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流程结构的顶层设计,推动冶金工程动态精准设计及其动态精准运行;以工程哲学的思维和战略思考,全面协调解决产业层面、企业层面的复杂性命题,积极应对产业发展难题,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钢集团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作报告
杨春政作了题为《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产品品牌化实践》的报告。他表示,首钢京唐公司遵循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单元生产工序冶金功能的解析与集成,基于动态精准设计构建了布局紧凑、动态有序、协同连续、高效稳定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他结合首钢京唐的生产情况和产品特点,从品牌化保障、稳定性提升、技术性支撑、战略性引领四方面,系统阐释了首钢京唐应用冶金流程工程学实现产品品牌化的实践。
首钢京唐首钢一级科学家杨春政作报告
王新东作了题为《信息物理系统融合的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研发及应用》的报告。他表示,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在国内外尚没有成功案例可循,急需探索一条新路。他指出了在实施钢铁流程智能化过程中存在技术难点,并提出了从物理侧和信息侧共同发力的解决思路。基于唐钢新区制造流程智能化的实践、创新点和应用效果,他认为,冶金流程工程学为新一代流程钢厂的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理论遵循,创新和发展冶金流程工程学对推动我国钢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北金属学会理事长王新东作报告
孙彦广分享了《冶金制造流程“三流一态”与流程智能化的学习体会》。他指出,冶金流程工程学为实现“三流一态”流程智能化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方法论、实现路径和方法指导。在感知、认知环节充分应用冶金流程学机理,可以透过看似随机变化的数据表象,领会、挖掘冶金流程内在的因果关联和机理特征,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自适应性。在决策、控制环节充分应用冶金流程学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规则,确定逻辑一致性的多目标优化协同变量,可大大缩小决策控制问题的优化求解空间,得到有明确物理指导意义的决策控制指令集合。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彦广作报告
此外,徐安军、肖鹏、叶恒棣、常海、潘国友、熊敬超、韦富强,及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袁天祥、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曾加庆、中冶京诚首席专家赵志龙、中冶赛迪首席专家张豫川、马钢工程类专家刘国平、重庆大学教授郑忠、河钢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部长李晓刚、首钢工程钢轧事业部总经理张乐峰、东北大学教授张琦等专家都在会上作了精彩报告。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李文秀主持会议
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秘书长郦秀萍主持会议
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安军作报告
中冶赛迪总经理肖鹏作报告
中冶长天总工程师叶恒棣作报告
中冶京诚副总工程师常海作报告
中冶南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潘国友作报告
中冶南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熊敬超作报告
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袁天祥作报告
首钢国际工程技术首钢二级科学家韦富强作报告
中冶京诚首席专家赵志龙作报告
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曾加庆作报告
中冶赛迪首席专家张豫川作报告
马钢工程类专家刘国平作报告
重庆大学教授郑忠作报告
河钢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部长李晓刚作报告
首钢国际工程技术钢轧事业部总经理张乐峰作报告
东北大学教授张琦作报告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于2020年9月8日在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上批准成立。冶金流程工程学是以殷瑞钰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冶金学者根据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和趋势,经过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进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冶金流程工程学是总体集成的冶金学、顶层设计的冶金学、宏观动态运行的冶金学、工程科学层次上的冶金学。冶金流程工程学是新的冶金学分支,拓展了冶金学科的新层次,完善了冶金学的学科体系,并指导冶金工厂整体动态运行和工厂的动态精准设计和管控,必将引导冶金学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
全国冶金流程工程学年度学术会议,旨在为行业搭建专业化、高端化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平台,推动冶金流程工程学在制造流程设计、钢厂智能化运行以及流程“双碳”目标等方面落地实践,实现冶金流程工程学这一学科新分支的体系化发展,为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作出更大贡献。
(文:周继程、袁飞、上官方钦、郦秀萍 /图:崔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