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智能低碳 高质生产——2024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最新动态
智能低碳 高质生产——2024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2024-09-137

8月26日-8月28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协办的2024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围绕炼钢-连铸领域高洁净度控制关键技术及优化工艺、智能制造、低碳绿色、高效低成本生产等方面深入交流探讨。来自钢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装备制造和材料应用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会。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金属学会顾问赵沛、武钢集团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令、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致辞;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荣,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李红霞,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新华,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包燕平,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厂长徐刚,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海波等15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8月27日上午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李文秀和北京科技大学王新华教授主持,下午由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郝志忠、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包燕平主持。8月28日,在分会场举办主题为“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生产技术”和“高均质无缺陷连铸技术”的专题报告。同日下午,部分与会代表赴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观。


图为赵沛

图为李文秀

图为郝志忠


赵沛在致辞中表示,目前,钢铁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行业利润率下降,钢铁企业大幅亏损。他认为,主要受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碳排放压力大三方面影响。他建议,钢铁市场寻求改变需“投资、消费、出口”三辆马车并驾齐驱;需大幅削减企业数量及产能,尤其是中低端企业的产能;另外,要关注减少碳排放的两种路线,一是北美和欧盟27国主张的非高炉炼铁或电炉炼钢,二是亚洲如日本、韩国等主张的高炉炉顶煤气回收、转炉多加废钢等。


图为张令


张令在致辞中表示,在炼钢-连铸领域,武钢集团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耗、环保的生产体系。同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深入交流炼钢-连铸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先进工艺、设备改造以及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探索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王华


王华在致辞中表示,昆明理工大学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学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嘱托,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致力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本次会议恰逢昆明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真诚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昆明理工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支持,也欢迎各位莅临昆明理工大学交流指导工作,共同为钢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王新华


王新华在题为《低氧、超低氧洁净钢中大型夹杂物的控制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洁净度汽车钢板中低氧、超低氧洁净钢中大型夹杂物的主要成因有两点:一是镁铝尖晶石、CA2、CA6、Al2O3等微小夹杂物粘结、堆积于塞棒棒头、中包水口等部位;二是棒头、水口弯处的粘结、堆积物部分被冲入结晶器内钢液,来不及上浮、去除而成为钢中的大型夹杂物。


图为徐刚


徐刚在题为《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公司创新技术发展,不断优化炼钢工艺流程,提升连铸坯的洁净度和均质性;采用先进的铁水预处理技术和转炉高效低成本炼钢技术,实现了钢水质量的显著提升;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号召,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并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炼钢-连铸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运行。


图为朱荣


朱荣介绍了炼钢低碳高质技术研究进展。他表示,废钢+绿电、绿氢、绿碳+CCU(碳捕获、利用)/S是钢铁生产迈向近零碳排放的路径。团队开展近零碳排炼钢技术研究十余年,已初步具备冶炼及装备制造条件,已完成宣化中试基地电弧炉低碳排相关技术研究。非涉碳冶炼需高效洁净炼钢技术,包括非涉碳泡沫渣、高效供电、喷粉脱磷、脱气等;需低碳原料,包括洁净废钢、氢基直还铁、合金、耐材等;需绿色生产供电来源,如绿电(风、太阳、水能、核能等)、闲余电能、蓄能发电等。


图为包燕平


包燕平在题为《基于洁净化脱氧的高品质汽车板生产新工艺探索》的报告中表示,洁净化脱氧新工艺有4个优势,一是无污染脱氧,利用碳/氢代替全部或部分脱氧合金;二是夹杂物类型可控,减少夹杂物产生,控制夹杂物类型;三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大幅减少脱氧合金及夹杂物改性合金;四是可从源头降低碳排放。通过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钢液碳脱氧、钢液氢脱氧、RH快速深脱氧、脱氧过程的界面控制、夹杂物体系设计及流动性控制等系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非铝脱氧轴承钢的生产,采用非铝脱氧工艺生产轴承钢近30万吨,此外进行了无污染脱氧技术在汽车板、齿轮钢、轴承钢、高速钢等钢种的试验与应用研究,可以减少夹杂物数量50%~75%,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图为李红霞


李红霞在题为《连铸浸入式水口夹杂物结瘤新机理及防堵新技术》的报告中表示,SEN(浸入式水口)材料在高温下与流经的钢液因摩擦而荷负电;明晰了高温熔钢中形成的氧化铝夹杂物本征荷正电特点;揭示出电场力是钢液中夹杂物向水口迁移的重要驱动力,完善并发展水口结瘤堵塞新机理;提出调控界面电场抑制结瘤堵塞的理念,发明电场抑制SEN结瘤堵塞技术,大幅降低水口结瘤堵塞,改善结晶器液面波动,提高服役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钢坯中大尺寸夹杂物,提高了钢的性能,改善了铸坯质量。


 

任英在题为《连铸过程夹杂物行为的智能预报》的报告中表示,针对连铸坯全断面夹杂物数量、大小、成分分布缺乏系统研究及不可预知等问题,张立峰教授团队分别通过实验和建模计算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了连铸过程热力学、动力学、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实现了对连铸坯全断面夹杂物尺寸、大小及成分分布的精准预测。


图为李海波


李海波在题为《首钢炼钢降碳排放生产实践》的报告中表示, 高废钢比冶炼需关注4个关键技术,一是铁钢界面高效生产,降低热量损耗;二是大废钢比冶炼的高效补热;三是转炉吹炼终点的精准控制;四是转炉直出钢+RH调温。


图为李晓刚


李晓刚在题为《转炉智能化关键技术实践》的报告中表示,借助智能感知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转炉冶炼的装料、吹氧脱碳、出钢合金、溅渣护炉四个阶段的精准调控。同时,他对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转炉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系统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通过数据深度挖掘利用,实现对工艺、质量、成本等元素的深度感知及高水平控制。


图为王郢


王郢在题为《高品质优特钢小方坯高拉速的研究进展》的报告中表示,连铸高拉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方坯高拉速研究一直都针对螺纹钢,优特钢的高拉速却未见报道。中天钢铁集团从一次冷却、二次冷却、高拉速轻压下和炉机匹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成功开发了优特钢小方坯高拉速技术,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外的同类连铸产品。


图为邹长东


邹长东在题为《转炉/电炉智能化生产技术开发》的报告中表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更加绿色、高效和智能是冶炼工艺装备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他向大家介绍了转炉、电弧炉炼钢智能化发展状况,并展示了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在转炉智能化、电弧炉自动化冶炼方面的实践与开发的丰厚成果,并表示道阻且长,仍需不断攻克。


图为赵明


赵明在题为《工模具钢弧型连铸技术》的报告中表示,为响应国家战略,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生产工艺需要得到优化,由此在传统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弧形连铸、一次火轧制等技术,实现了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短流程工艺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化产线的生产能力。


图为徐安军


徐安军在题为《唐钢新区炼钢-连铸区段智能化提升实践》的报告中表示,将智能化应用到钢铁生产中,可促进钢铁工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徐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并说明了CPS在钢铁制造智能化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并展示了唐钢新区多流程参与的智能化提升研究成果,有效减少了炼钢时间,降低了出钢温度。


图为王春锋


王春锋在题为《650MPa级超高强度抗震钢筋工艺技术研究》的报告中表示,高强度钢筋相较于普通钢筋具有许多优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势下,要求加快高强度钢筋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他向大家详细且系统地介绍了高强度钢筋生产的技术要点和优异的性能,并展示了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100%的合格率更是肯定了研究的价值。


图为王伟


王伟在题为《特殊高合金钢冶炼及连铸生产技术开发》的报告中表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34年,是以不锈钢为特色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他介绍了太钢生产开发特殊高合金钢的历程、技术成果,洁净度控制、连铸保护渣开发等众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特殊钢领域连铸技术水平发展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多有裨益。


图为田志红


田志红在题为《钢渣梯级资源化利用》的报告中表示,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钢渣的资源化价值越来越明显,钢渣的大宗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磁选后钢尾渣可作为烧结熔剂用料、铺路,磨细粉后作为掺合料或者制成胶凝材料直接用于制作混凝土、干混砂浆等建筑用材料,并从国家政策角度、标准和钢渣物理特性角度出发,对钢渣大宗利用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

除大会报告外,还邀请了专家吴杰、谷志敏、麻晓光、蔡兆镇、张乔英、赵长亮、雷作胜等在分会场做了精彩报告。

会议期间,由赵沛教授团队编著的《高品质钢冶炼工艺及关键技术》举行了新书发布及赠书仪式,现场代表们致以了热烈祝贺。


图为新书发布现场


本次会议以“智能低碳、高质生产”为主题,从炼钢-连铸关键技术创新、炼钢-连铸生产工艺优化、低碳绿色生产、智能化设备应用等多角度切入,邀请了全国炼钢-连铸知名专家、学者及钢铁企业厂长、总工等汇聚一堂,共同交流近两年炼钢-连铸领域技术进步及各个企业的生产技术经验和成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深入交流和智慧碰撞能够为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为突破当下的行业困境提供新的思路,聚集行业技术资源与力量,科研与生产实践齐头并进,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 智能、高效发展。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