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冶金报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Y4ODI0MA==&mid=2650905972&idx=1&sn=bffb5dd79458f4b7a1331daa6794cf8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罗忠河 贾林海 赵萍 杨悦 报道
7月19日,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到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实地考察调研时对武钢有限的管理经验极为赞赏。“在今年极为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武钢有限生产经营逆势上扬,关键指标的分位值不断提高,有力证明了武钢有限各项改革经营举措是卓有成效的。”他表示,武钢有限“2+8”管理变革将模拟经营与产品经营相结合,并配套8项机制(强化质量提升机制、以生产单元为中心的决策机制、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机制、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盈利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以经营为中心的产供结合机制、以研发为中心的技术驱动机制、发挥属地营销团队作用的营销机制),很有特色,是集团公司算账经营的具体化,既抓产品硬实力,又抓算账软实力,做得非常好。
可以说,武钢有限“2+8”管理变革是中国宝武坚持 “四化”“四有”原则开展算账经营,努力打造极致成本、极致效率、极致效益的一个生动案例,也是钢铁行业思想破冰、管理突围、变革图强的一个缩影。
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打造“极致集约”管控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培育成本透明的算账文化;首钢深化改革,推进“一引领两融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实现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河钢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着力全面释放“四大新区”优势,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在降成本降费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 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沙钢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钢铁强企”,全面推进向优特钢转型;中信泰富特钢深化“极致成本、极致效率”攻关,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依然跑赢大盘;山钢锚定扭亏增盈、归母为正根本目标,坚持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聚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四新”现代新国企;包钢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加快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龙通过导入成熟先进的管理体系,帮助西宁特钢成功“摘帽”;酒钢以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引领,完善公司治理,上半年在深入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完成年度任务44项,实现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5.8%;柳钢将2024年定为全面推进提质增效的深化之年,提出做好向“改”提质、向“转”求存、向“新”创效、向“海”图强、向“外”突破、向“优”发展的“六篇文章”,全面构建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聚焦管理变革、对标挖潜、加强协同,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探索突围之路。
“自律就像车的制动系统,上山时你要加油门,下山时你要踩刹车,如果不踩刹车就会出大问题的。”今年4月2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钢协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今年初以来,受我国钢铁行业供给明显强于需求等因素影响,一大批企业走到了亏损边缘。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钢协特别组织开展了“春晓行动”,于3月28日发布《认清形势 保持定力 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倡议书,广东、山西、山东、新疆等地钢铁协会也先后发出倡议,号召区域钢铁企业主动自律控产。钢协还组织《中国冶金报》刊发《自律控产降库存——应对当前市场形势的“良方”》社论,在行业里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同时组织召开钢筋市场研讨会、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钢材出口座谈会……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行业自律控产降库存取得了预期效果。进入4月份,钢材价格筑底反弹;到6月末,行业亏损局面大幅扭转。“春晓行动”在“钢铁圈”掀起了一股呼吁自律控产降库存的风潮,既有声势,又有力量。
然而,在连续性生产的惯性作用下,供给强于需求的市场形势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短时间的自律控产也难以推动供给端明显收缩。随着第2季度市场预期好转,部分企业、区域的螺纹钢、线材等产品产量和库存环比均明显增长,部分电炉钢企业“避峰抢谷”灵活生产,加剧了供需矛盾,再次把钢材价格推入下降通道。截至8月中旬,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连续13周下跌,创下今年初以来的新低。在钢铁消费逐年下降的新常态下,钢铁行业必须以更有力的手段,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需求总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钢铁企业必须认识到不能再靠需求增长走出困境了。今年初以来,不少钢铁企业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自律生产方式,把握钢铁减量的结构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顺应市场变化。比如,建龙北满特钢今年上半年成功开发64个新产品,完成上半年目标的492.3%,首试制一次成功率达到100%;高端产品销量、重点新产品销量分别完成上半年目标的150.1%、 105.5%。这是他们持续开展增品种、调结构、提品质、强品牌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在调结构的同时,我们还要坚决贯彻钢协提出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尤其是部分以建筑用钢为主产品的钢企要适当降低生产强度,尽快化解企业库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钢铁企业必须认识到,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不要寄希望于其他企业先减产,导致行业再次陷入“囚徒困境”。这样不仅会使企业亏损面扩大,还会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钢铁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共同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龙头企业要担当作为,区域市场要加强协同。在市场下行周期中,作为区域市场的风向标,龙头企业更要充分发挥出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在“自律控产降库存”上率先垂范。此外,区域市场、地方行业协会也要继续加强协同、加强区域市场自律。只有区域稳了,整个市场才会稳。
太钢供材的世界最高强度车轮用钢全球首发首用, 首钢成功研发国内首款高强度变压器壳体用钢,全球首台套最宽轧机——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5600毫米轧机机架交付……在以“质高量减”为主要特征的行业深度调整期,为应对经营效益下滑和经营压力增大的挑战,钢铁行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技术攻关,增强创新协同,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做出新贡献。
加大技术创新改造力度。在沙钢,世界最先进、亚洲首条超薄带生产线,从根本上变革了钢材制造流程。与传统工艺相比,超薄带流程更短(是传统产线的十六分之一),能耗更低(单位燃耗减少 95%)、排放更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传统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钢铁行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改造行动,包括加快推动技术装备高端化升级、绿色低碳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以及支持引导电炉钢有序发展,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比如,龙腾特钢年产各类特种钢材450万吨,在今年初惊涛四起的市场大浪中,夺得了销售利润率、吨钢利润全行业之首的佳绩。其“小而美”的发展经验表明,钢铁企业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再如,南钢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3年全年完成专利申请及专有技术认定1152件,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累计申请154件,9Ni钢等2项产品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钢铁企业通过强化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河钢集团通过建立“3+1”大研发体系,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开展金属材料研发、工艺研究、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宝钢股份与沙特阿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计划在沙特共建“直接 还原铁+电炉”工艺的全流程厚板工厂;沙钢通过历年经验总结出一条“企业出题、与高校联合解题、市场阅题”的合作模式,不断集聚壮大发展动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要继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湛江钢铁,8月22日8时,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168小时连续满负荷生产,顺利通过周达产功能考核,并成功验证了高氢(70%氢气含量)冶炼条件;在永钢,2家高效运作的污水处理厂,每天有4万吨污水“再生”,相当于16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在新一轮深度调整周期中,钢铁行业继续打好低碳牌、走好绿色路,为高质量发展凝聚“绿”动能。
深入系统推进节能降碳,塑造高质量发展“绿色新优势”。今 年 上 半年,钢铁行业通过深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其中,应用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源头治理技术促使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带动58家企业参与培育,首钢京唐、湛江钢铁等“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已开展评审验收。另外, 新钢烧结机超低排放技改项目正有序推进,竣工投产后可有效降低其铁前生产成本和碳排量;宁波钢铁建成投用浙江省最大智慧集中供气站,可帮助企业提升能效21.7%、 减排约15000吨二氧化碳。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原创性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得实效。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在张宣科技启动,依托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有效填补我国钢铁工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工艺路径空白;中冶赛迪采用将富氢气煤气与富一氧化碳煤气耦合喷吹的碳氢高炉新工艺,在河北纵横钢铁建成全球首座大型3R低碳高炉示范项目,推动实现由工序碳循环向流程碳循环的转变……以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突破性颠覆性创新和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为目标,打通产业链低碳协同创新堵点,有助于为行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国际间绿色低碳领域合作,促进海内外同行间交流互鉴。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聚焦前沿低碳与氢冶金技术研发,开展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为国际钢铁合作提供了参考。国际钢铁同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层次,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0分钟,2000吨铁矿石从港口经全封闭皮带通廊运输直入全球首座智能“无人化”料场;5 分钟,铁水“热送热装”至下道工序;30 分钟,“一键炼钢”智能系统完成一炉钢冶炼;90 秒,热轧产线稳定实现一卷高品质钢卷下线,1 小时可生产 1200 吨成品钢卷……走进河钢集团唐钢新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全行业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的形势下,数智化转型是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数智化+降本”,创造经济效益。2023年底投用的南钢400万吨带式球团“黑灯工厂”,首创了智能整粒系统、智能造球控制技术等,实现现场无人化管理,降低了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维修成本等,年创经济效益1046万元。此外,宝钢股份梅钢公司的成本可视化智能系统,使得梅钢2023年全工序加工成本比2022年下降144元/吨钢。数智化系统通过将成本管控精细化,将为钢企带来莫大经济效益。
“数智化+提质”,增强产品效益。业内有共识,钢铁产品最大的短板不是质量不高,而是难以保持高水平稳定,这也是我们与世界一流钢企最大的差距所在。通过引入模型等智慧化工艺技术,将以生产的标准化强化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中信泰富特钢通过性能预测模型对质量要求进行数字仿真拟合,研发数字性能预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产品疲劳寿命延长241%,产品质量稳步优化提升。中国宝武新钢集团技术中心检测作业区新上线的全自动激光切割系统在钢轧产品质量检测工序应用后,取样产品的加工质量符合率提升至98.9%。
“数智化+降碳”,赋能环保效益。张宣科技通过持续推进产线模型化生产,实现每炉钢水电能消耗环比降低8千瓦时;中天钢铁南通基地工业微电网作为钢铁行业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近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21万吨;陕钢龙钢智慧物流管理平台通过优化车辆配置和核算模式,实现油料消耗大幅降低……可见,数智技术将大力改造提升钢铁等传统产业,为其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数智化+安全”,决胜本质化安全。据统计,2023年47%左右的冶金安全事故均由职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而要解决这一传统难题,数智化将是重要途径。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全流程智能一键浇钢系统,让工人真正远离高温、恶劣的现场环境,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连铸浇钢方式的认知;中信泰富特钢在钢铁生产中融入AI(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提高“三高一重”(高风险作业、高强度作业、高密集度作业、重大危险源管控)环节的风险管制能力;德龙钢铁安全智能管控平台,可以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故障、气体泄漏等风险实时监测、精准预警,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安全保障。“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信息化管人”的本质化安全管理体系,在推动员工远离3D(脏、累、险)岗位的同时,也筑牢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