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寒潮来袭,建龙集团旗下的钢铁子公司正加足马力,把高炉渣、低温烟气余热等长期被忽视的“工业废热”,转化为城市寒冷冬日里的“绿色暖流”。
建龙集团的钢铁子公司大都地处东北或西北区域,每到冬季,城市供暖便成了当地政府必保的民生工程之一,而传统供暖方式正面临环保与成本的双重挑战。而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产生的大量余热未能有效利用,这也是钢铁企业长期以来寻求突破的命题之一。
“钢铁企业不应是城市的能源负担,而可以成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 建龙集团深刻认识到,工业余热利用不仅是节能降耗的技术问题,更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理念下,各子公司建设了覆盖全流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新型换热装置,将各工序产生的中低温烟气和冷却水中的热量高效回收,在每一个环节都植入“热尽其用”的绿色基因。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建龙集团注重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例如抚顺新钢铁系统梳理并回收了高炉冲渣水、烧结烟气、发电乏汽、转炉浊环水等六大类余热资源,目前已建成23座换热站、47个换热点,供暖能力达430MW,可为1000万㎡区域提供稳定热源,并连续多年获评当地供热质量第一名;承德建龙则采用真空相变换热技术,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有效解决换热壁面结垢难题;山西建龙通过板式宽流道换热器与管壳式汽水换热器,分别回收高炉冲渣水、烧结烟气及发电乏汽余热,成为区域清洁供暖的重要支撑;而建龙西钢采用直热机、烟气换热器与离心式热泵等设备,实现伊春市西林镇全域余热供暖。
无论是真空相变换热技术解决高炉冲渣水换热结垢难题,还是板式宽流道换热器与管壳式汽水换热器的组合应用,都体现了建龙集团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与务实态度。截至目前,集团旗下已有10家钢铁子公司实现了城市余热供暖,余热供暖面积达2207万㎡,覆盖21万户居民,每年的采暖季可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CO?排放78万吨,SO?排放0.65万吨、NOx排放0.34万吨、粉尘9.14万吨,环保与社会效益显著。
如今,钢铁企业已成为城市的“清洁热源”与“绿色伙伴”,城企之间正走向真正意义的生态共生,命运与共。
未来,建龙集团将继续深化全流程余热资源深度利用,促进钢企与城市融合发展,推动低温余热、高温固体散料余热、辐射热等难回收资源的利用开发,探索“余热+光伏+储能”多能互补模式,力争实现吨钢供暖面积3㎡以上,打造钢铁企业“余热城市供暖”的标杆。
建龙集团品牌传播中心出品
来源:集团能源环保部
作者:张道权
编辑:刘 博
审核:郭小燕
监制:楚绍国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