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中国宝武 “钢铁智造颠覆想象!” 85国近百名记者现场解码宝武“黑科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EzNzA5Ng==&mid=2655169583&idx=4&sn=82cfefcb1cbef80167d89bbbe32c9de2&scene=45#wechat_redirect
邂逅 · 3419 期 · 11604 篇
开放的中国,国际化的宝武,欢迎世界的目光。
11月4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来自全球85个国家的近百名记者探访宝武,走进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实地见证中国现代化工业的标杆企业、全球钢铁行业“灯塔工厂”的发展变迁,切身感受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智慧与人文画卷。
此次到访的记者团成员来自亚太、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欧亚、阿拉伯及中东欧地区,是受邀来沪参加进博会相关活动的。其间,将走访一些上海市优秀企业,感受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宝钢股份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标杆企业,成为记者团探访的重要一站,重点参观宝钢历史陈列馆、2050热轧产线、宝钢动物园。
巍峨的高炉、火热的产线、整洁的厂区、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目不暇接。记者团乘坐的三辆大巴行驶在厂区主干道,车上记者们拿着手机、相机不停地拍摄。对于大多数记者团成员,第一次走进钢铁厂就来到全球领先的钢铁企业,让他们特别兴奋。
从“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纪念碑经过,来到宝钢历史陈列馆,穿越四十年的钢铁史诗,回顾了宝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性建设项目的成长历程。馆内柔和的灯光下,泛黄的老照片、手写的工作日志、早期炼钢工具等,瞬间将众人带入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自赤道几内亚的贝尔纳迪诺在宝钢第一炉钢水的影像资料前驻足良久,感叹道:“这些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工业的奋斗历史。”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记者团成员们了解到宝钢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以及服务全球、引领行业变革的担当。
步入2050热轧产线的参观通道,炽热的钢坯如火龙般穿梭,以秒级精度完成轧制、冷却、卷取全流程,空无一人全自动化的产线引得记者们频频驻足。队伍中不时传来感叹:“难以置信,钢铁的生产在这里像一种工业艺术。”产线负责人介绍,这条投产于1989年的“黄金产线”目前已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高效精准生产,人均钢产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们不仅为产线的生产规模所震撼,更对精密的细节充满了好奇。当通红的钢带在轧机下延展成型时,两侧喷嘴喷出的密集水幕瞬间汽化,形成一片白色雾气。这一景象引起了来自莱索托的记者雷塔比莱的注意,得知这些冷却水经过过滤、降温后将再次回到生产流程中循环使用,基本实现零排放后,他赞叹道:“宝钢不仅技术领先,更对环境负责,这很了不起!”产线出口,机器人正在为“新鲜出炉”、通红的钢卷打印标签,高温下娴熟的操作让大家叹服钢厂的“黑科技”。
穿过现代化厂区,记者团踏入一片钢铁丛林中的生态绿洲,这里是绿意盎然的宝钢动物园。青草如茵的园区内,梅花鹿群悠闲踱步,孔雀在钢结构景观架下展开尾羽,与远处巍峨的高炉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风景画。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捕捉这一奇特景观:“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动物竟然能在钢厂如此悠闲地生活,颠覆了我对工业的刻板印象!”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鹿群,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努力辨别“鹿王”,不时传来哈哈大笑声。当了解到动物们如同驻守在第一线的“环境哨兵”,它们的健康成长正是厂区生态环境优质的生动证明时,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两小时的参访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多位记者表示,宝武的绿色生态、历史底蕴与智能产线,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来自莫桑比克《消息报》的记者尼尔顿感慨道:“来之前,我从未想过一家钢铁企业可以如此智能和绿色。我会将宝武的故事带回国,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一份值得学习的‘中国方案’。”同样,来自也门的记者拉里也感叹中国钢铁工业和产业规划布局的超前,“我将用阿拉伯语介绍中国和宝武的发展,告诉世界一个不一样的中国钢铁。”
编辑:洛沫公子 摄影:张勇 视频:倪健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文字、照片及视频作品均为中国宝武合法拥有版权的原创内容,除法定合理使用情况外,任何单位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