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德国工业AI现场观察:AI如何“听懂”金属的语言
最新动态
德国工业AI现场观察:AI如何“听懂”金属的语言
2025-10-3010

转载来源:德国工业智库 德国工业AI现场观察:AI如何“听懂”金属的语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IzNDk0Ng==&mid=2247490409&idx=2&sn=48880afa4d08eeb1ec59df22d84da84e&scene=45#wechat_redirect


引言


上周,我们的团队在德国参加了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的讲座主办方来自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IFW研究所,该所是德国八个“人工智能示范与转移中心(UKI-CoKI)”之一,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BMBF)资助,专门致力于让中小制造企业能“用得起AI”。


不同于会议中常见的宏大口号,这场讲座的气氛非常“工程师式”,以下是我们带回的关键洞察。


?? 如果你也想第一时间了解德国工业AI的最新进展、真实案例和前沿技术,欢迎加入我们的「中德工业AI社群」,一起交流最有价值的实战信息。添加微信 sino40 申请加入。



(一)


德国制造的AI,不谈“智能”,

先谈“参数”


在德国机械制造领域,AI的价值不是让机器“更聪明”,而是让工艺“更稳定”。


讲座开场就点明了核心:制造现场的问题不是算法太少,而是参数太多。


德国研究人员将AI在机械加工的应用拆解为三个阶段:


  • 加工前:规划与参数设定(Planning)

  • 加工中:过程监测与力学重构(Processing)

  • 加工后:表面检测与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这三步几乎对应了一个完整的工厂生产环:从设定参数,到机床运行,再到检测与报告。


而AI的角色,不是替代工程师,而是让经验知识数字化、显性化、再利用化。


举例来说,齿轮剥削(W?lzsch?len)是一种精密的齿轮加工工艺。传统上,技师必须靠经验反复试切,以找到理想的轴交角、进给率、刀具路径。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废料和时间的浪费。


德国研究团队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替代了这种人工试探。AI模型在仿真环境中不断尝试不同参数组合——加工误差小的情况被记为“奖励”,误差大的则被“惩罚”。在足够多的循环后,模型便能自动逼近最优参数。


他们笑称:“就像教机器人狗学走路,只不过这只狗在‘学削铁’。”


这背后有一个关键逻辑:强化学习不依赖大数据,而依赖明确的目标函数。



(二)


从“传感器依赖”到“信号重构”:

让机床自己感知力量


第二个案例来自机床过程监控。


在传统加工中,若想监测刀具受力,需要昂贵的力传感器,安装复杂且不稳定。


德国IFW团队开发了一种“信号重构”方法:


他们直接从机床内部数据(如驱动电流、位置、速度、主轴转速)中,用深度学习模型(如LSTM、TCN)重建出过程力的大小与方向。


换句话说,机器不再“测力”,而是“算力”


这种方法的妙处在于:

  • 不需要额外传感器;

  • 能在线学习、实时更新补偿模型;

  • 最终可用于轨迹修正或进给控制,实现自动“补刀”。


讲师特别强调:“很多时候,最好的数据已经在机器里面,只是没人去听它在说什么。”


这个模型被直接集成到TwinCAT实时控制系统中,通过Profibus与机床通讯,实现“AI在线补偿”。


在现场演示中,模型在不同铣削路径(圆槽、开口槽)中均能精准还原力的变化趋势。


德国人强调,这项技术的关键不是算法,而是可泛化性——AI必须能在不同刀具、不同工件、不同刚性条件下保持准确。


这一点,也正是AI模型在工业环境中落地的真正挑战。



(三)


德国式AI转移机制:

从“实验室演示”到“企业共创”


德国UKI网络目前在全国设有八个区域中心,每个中心围绕一个工艺方向(如切削、焊接、成形等),以“示范—培训—共创项目”的形式帮助企业开展短期验证项目(Tandem-Projekte)。


企业可带着问题进场,比如“齿轮加工偏差大”或“质检太慢”,研究所则在一周内给出可演示的解决方案原型。



(结语)


AI的价值,不在预测,

而在让知识可复用


德国的这场讲座让我们看到,AI在制造业的真正作用不是取代人,而是把经验固化为模型,让知识像零件一样可复制。


AI落地的起点不是算法,而是定义清楚“什么叫好”。


当你能把“师傅的经验”写成公式、目标或奖励函数时,AI才能真正为工厂创造复利。


德国工业智库

德国工业智库是服务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交流合作平台,专注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产业。以德国先进技术及项目经验为源头联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以深度行业研究能力和技术分析能力解析中国市场,致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标的挖掘、项目合作对接、投融资咨询和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交流合作:info@sino40.de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