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日,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中国金属学会5个生产技术品牌会议之一的“2024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得到了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乾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
本次会议以“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对近两年来轧钢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综合全面的总结、分析,设置大会报告、总工厂长论坛,以及热轧板带、冷轧板带及涂镀、长型材及管材、轧辊四个分会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致开幕辞,宝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武钢有限总经理助理周一中致欢迎辞,武汉乾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致感谢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分别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发展面向未来的新钢铁》、《钢铁材料的高质化循环利用》主旨报告。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委托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教授作《我国钢结构发展与挑战》、北京科技大学康永林教授作《我国热轧宽带钢轧制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王任甫首席专家作《船舶及海工装备发展对结构钢新需求分析和展望》大会报告。11日上午的会议分别由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和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郝志忠主持。
王国栋院士介绍了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服务钢铁行业“绿色、数字、高质、强链”战略转型方面开展的9项重点工作。指出,未来5-10 年的研究和工程实施将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的整合和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以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毛新平院士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在“双碳”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和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面对CABM 的主要技术策略,阐述了再生钢铁原料对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再生钢铁原料实现高值化利用面对的问题。
李庆伟秘书长分析了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其指出的钢结构绿色化属性、对钢铁材料数量和品种质量要求对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康永林教授总结了近年我国热轧宽带钢轧制技术进步,指出无论是常规热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无头轧制、薄带铸轧产线装备和控制技术的进步,还是热宽带钢轧制工艺、产品开发、组织性能与质量控制,以及热轧宽带钢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都说明了我国热轧宽带钢生产产生了从量到质的进步。
王任甫首席介绍了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钢铁材料的应用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其对结构钢材料的新需求和更高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船舶及海工装备规划与材料规划脱节问题、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示范应用导向的新材料发展模式等发展建议。
11日下午的总工、厂长论坛分别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主任委员沙孝春和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余伟主持,分别邀请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储双杰、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全礼、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副院长本钢研究院院长刘宏亮、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邵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武钢有限热轧厂厂长白春雷、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延钢、马钢长材事业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卫斌、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轧钢厂厂长李瑞彪、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天津钢管公司钢管研究院工艺所所长高瑞全,分别作《宝武集团工艺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新进展》、《首钢轧钢工艺与产品研发的新进展》、《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鞍钢集团轧钢工艺与产品研发的新进展》、《新形势下自动化和智能化融合技术构建热轧发展新动能》、《带钢热轧产线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高品质锌铝镁镀层产品研发与质量提升》、《马钢型钢产线以及产品开发新进展》、《双高速棒材生产技术应用与改进实践》、《天津钢管新产品及技术创新》等特邀报告。
12日上午分别在“热轧板带”、“冷轧板带及涂镀”、“长型材”和“轧辊”四个分会场进行轧钢领域的专项报告及交流。下午参观了武汉乾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冷轧设备制造工厂,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红色高炉炉台和1580热轧产线。
本次会议收到来自全国钢铁企业、高校院所和相关技术服务单位的来稿共121篇,共交流会议报告58篇,参会代表总计3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