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给钢铁业带来哪些政策普惠?
最新动态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给钢铁业带来哪些政策普惠?
2025-08-211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李江梅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的总体目标,即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持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与新质生产力有异曲同工之处。《意见》出台的目的,是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下,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突破高科技壁垒、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提供从信贷、债券到股权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意见》提出多项针对性支持举措,包括: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健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关授信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和专业化发展,推进贸易结算、资金管理、投融资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做强国内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到“中小企业”共有20次之多,包括“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强化融资增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协同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找资金’服务”“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等等。

对此,施懿宸认为,在“关税战”的冲击下,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现金流储备不够、产品毛利率低,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意见》的出台正是要鼓励金融业承担起“济弱扶贫”的责任,为处于转型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意见》中的一些政策部署为后续钢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相关的具体措施包括: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等。

此外,《意见》还将给钢铁企业获得更多的绿色金融支持提供政策依据,助力行业破解绿色技改融资瓶颈。在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将加快建设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坚持“先立后破”,推动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和企业;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绿色制造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低碳等领域的投入,支持绿色工厂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近年来,钢铁行业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一直饱受资金不足的困扰。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为36.6万亿元,而钢铁行业获得的绿色信贷占比不足1%。“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钢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转型金融、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箱,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与碳减排相关的金融业务合作。”施懿宸建议道。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