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技新进展:基于AI视觉与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打磨技术研究
最新动态
科技新进展:基于AI视觉与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打磨技术研究
2025-04-1614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铸造业里大型复杂铸件在初加工前要对毛坯件进行打磨、去毛刺等清理工作,目前是由大量的人工完成,不但生产效率低,合格率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会对工人造成极大伤害并且污染严重。由于铸造工艺会造成产品公差大,一般自动化完成起来比较难、对产线的柔性要求高,很多企业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传统工艺人工打磨现状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方案

根据应用场景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归纳出实施技术难点,并根据共性问题和难点,设定3个研发方向进行针对性突破,以下为技术路线图:

 

图2 技术路线图

本技术布局为高精度重载地轨上集成仿形工装从地轨两侧上料,运送至打磨工位,地轨两侧布局固定点高精度机器人,同时采样,同时加工,提高效率。在密封除尘房内进行,集中除尘,有金属粉尘浓度监测功能。主要采用高精度机器人集成多种打磨刀具和高精度3D激光扫描设备,先对样件进行高精度扫描建模(解决工件产品公差大的问题),通过复杂的高精度算法,引导机器人进行相关轨迹的规划和运行。对不同形状、位置的飞边和毛刺用不同刀具来完成,加工过程无人参与,机器人自动完成刀具更换。相对于同类产品柔性更好,项目调试周期更短。

根据技术路线图归纳的三个研发方向,即“柔性打磨工艺技术研究”、“柔性打磨技术核心装备研发”、“柔性打磨技术控制系统研发”,团队结合各个专业进行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柔性打磨工艺

针对现场问题和研发中的技术难点,设计柔性打磨设备,主要由PLC总控系统、工控机运算处理系统、3D激光扫描建模系统、力控系统、打磨机器人、具备自动换刀功能的电主轴、自动刀库、双工位地轨及除尘、排屑系统组成。

对比原工艺流程:

 

图3 原工艺流程图

改造后的工艺流程中,原工艺流程中人工打磨步骤由本课题研发的工作站代替,如图4绿色部分所示,其中毛坯打磨工作站即本案例已实施部分,腻子打磨工作站为下一阶段开发实施内容:

 

图4 工艺变更后流程图

“毛坯打磨工作站”(线性打磨路径规划)主要针对配重铁铸造后的合模缝、浇冒口的打磨处理作业,在此成果基础上后续深入研发配重铁腻子层“腻子打磨工作站”(曲面打磨路径规划),后期拓展表面喷涂和腻子喷涂等自动化工作站,形成完整配重铁生产线。

2.柔性打磨技术核心装备

柔性打磨技术核心装备主要包括“铸造件输送系统”、“仿形打磨工具”、“除尘系统”、“排屑系统”四项主要内容。

“铸造件输送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滑台基座、承载平台、铸造件支架及自动润滑系统,具体如下图:

图5 铸造件输送系统

“仿形打磨工具”:仿形打磨工具使用位置位于打磨机器人末端,主要用于机器人对打磨对象打磨,其使用寿命与打磨精度和打磨成本直接相关。因打磨刀具在打磨过程中有损耗,磨料的配比及耐用性是关键因素。

图6 仿形打磨工具

“除尘系统”:工作站设置在密封除尘房内进行,为改善打磨间内的空气环境,在除尘房间外设置布袋除尘器。

图7 除尘系统示意图

“排屑系统”:在自动滑台两侧布置两台刮板排屑机,排屑机两侧安装有利于收集铁屑的导向板,收集机器人打磨过程中散落的较大的颗粒状铁屑,并将收集到的铁屑输送至防护间外部的收集车内集中处理。

3.柔性打磨技术控制系统

柔性打磨技术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总控系统 、工控机运算处理系统、3D激光扫描建模系统、力控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联通数据,实现3D激光扫描建模发送数据至工控机,工控机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计算路径,再将指令发送至PLC从而控制机器臂进行打磨。

图8 控制系统示意图

三、主要创新性成果

本项目产品成功结合物联网技术、机器视觉3D成像技术、机器人仿形随动技术、力控技术等部分前沿科技,成功开发了一种可以用于大型、复杂结构铸造件的无人化智能打磨新产品,即柔性打磨工作站,填补了国内大型铸造行业表面打磨智能装备领域空白。

具体创新点如下:

1.研发大型铸造件自动引导机器人打磨技术

应用物联网技术,基于3D激光建模、自动引导机器人打磨首次应用在复杂结构、特征不够明显以及因路径增大导致误差更易积累的大型铸造件,提高了控制水平和控制精度,扩展了使用场景,更易于进技术横向复制推广。

2.研制高定位精度重载地轨,提升重复定位精度

根据搭载对象重量进行了合理地轨规划,提升了地轨重复移动中定位的精度,有利于控制精度的提升。

3.研制专用打磨工具外形、材料

根据使用场景,分别开发适宜曲线、曲面打磨的刀具外形,提高了打磨效率;并且根据打磨硬度选取适宜刀具材料,提高了使用耐久度;适宜的刀具外形和材料也同时提高了打磨精度。

四、应用情况与效果

本技术的成功应用,解决了行业痛点难点问题,促进行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和职业健康水平。打磨作业全程无人工参与,有效降低安全生产、职业病、设备损坏等风险。该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并于2024年1月参展日内瓦科技展获得金奖。

图9 毛坯打磨工作站投产现场图

每条生产线替代约8名作业人员,实现无人化生产,是人工打磨效率的6倍左右。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信息来源: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如需查看科技新进展全部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