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首钢股份机器人变形记!
最新动态
首钢股份机器人变形记!
2025-04-023
为增强青年创新意识、激发青年创新活力,首钢炼钢作业部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双争”活动,为青年搭建成长成才平台。炼钢青年积极响应号召,争创青年创新团队、争当青年创新先锋,从现场“小改造”出发,从身边“小问题”入手,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实践,针对大包机器人运行中的痛点难点、瓶颈问题,主动揭榜,迎难而上。查根源,定措施,科学论证,反复验证,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攻关成果。

今天,笔者带大家走进首钢炼钢作业部“集结号”青年创新团队,分享他们的攻关经验和创新成果。

“集结号”青年创新团队

炼钢作业部“集结号”青年创新团队是一支基于现场问题笃行创新,以实现连铸大包机器人设备智能化为目标的团队。团队以高勇为带头人,由崔从义、何俊东、孔令秀、宋新江、毕晓亮、孟令朋等来自二炼钢板坯作业区8名骨干成员组成。

攻关团队坚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必有所得”的信念,面对制约板坯连铸机大包机器人作业成功率的现场难题,以创新为突破口,打破固有思维,在勇毅前行中劈开荆棘,于艰难跋涉里开辟出独属自己的拼搏之路。

图片


图片

明确目标 靶向施策

图片

改善机器人运行环境

图片

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炼钢作业部迎头赶上,快速推进设备智能化创新升级之路。

二炼钢产线连铸工序大包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作业环境安全风险,改善职工劳动强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由于大包机器人是新型智能化设备,而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易造成大包机器人在作业时发生故障,不仅增加岗位机清的劳动强度和制造成本,还影响生产连续性及稳定性。

为提升大包机器人作业成功率,保障铸机工序运行顺稳,在高勇的带领下,青年创新攻关团队决定进行攻关。团队成员间相互鼓劲,针对新设备、新工艺开启了“头脑风暴”。他们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很快针对大包机器人当前存在的问题点,找到了初步攻关方向:

1

生产准确细致化。团队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行动,陆续制作机械手套管的限位挡板,调整改善现场设备设施位置,有效避免障碍物对机器人运行的影响

2

机器人运行过程精细化。团队成员积极与设备专业沟通协调,实现岗位人员的经验操作变为精准控制,从设备技术、设备运行角度有效提升机器人动态运行精准化。


图片


图片

聚焦痛点 协同发力

图片
图片


大包机器人在上线前,连铸区域工艺操作主要是围绕传统机械手展开。为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炼钢作业部加快设备转型升级步伐,引入先进的大包水口自动机器人为实现新设备新工艺与现场实际深度融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攻关团队与作业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探讨,群策群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里提炼最优操作工艺,在保证机器人稳定运行的同时,不断提升铸机产品质量。

冲击区内结壳是难度最大的问题。优化初期,团队成员始终围绕在覆盖剂的加入数量及成分上优化调整,虽然团队付出大量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难题,团队成员没有灰心,大家互相鼓励,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经过反复讨论后,决定对覆盖剂的加入进行调整,并持续优化中包包盖形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摸索与论证,团队成员在传统操作经验中不断完善优化,摆在面前的难题一一化解。

图片


图片

提炼做法 精准操作

为了保证不同的操作者的无差别操作,团队成员不断摸索,寻求最有效的操作手法,并将其固化。在试验班组开展操作跟踪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大包机器人作业成功率明显提高。团队将总结的操作经验推广至全作业区,实现大包机器人标准化操作,形成了人机的完美融合,机器人运行稳定性持续提升。

图片


图片

注重协同 稳步提升

图片

攻关改善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零风险、零事故、高效率永远是炼钢作业部青年创新团队不断追求的目标。有发现问题的“眼”,有改善问题的“心”,团结协作,保质量,提效率,创效益,是团队始终奋进的方向。


来源 | 首钢股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