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高纯铁是指Fe含量在99.9%(3N级)金属铁材料,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规模集成电路、核工业设施等各类高端制造领域,制备高纯铁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均不能长流程大规模、高效率生产4N级(99.99%Fe)高纯铁。国外电解湿法生产4N-5N级高/超纯铁价格高昂,价格为10~100万/吨;国内以太钢为代表的先进企业,率先具备了批量生产3N级工业纯铁的生产能力;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以高纯生铁、超高纯生铁金属液为母材,通过三脱预处理、深脱硫、深度提纯、精炼、真空深脱碳脱气、凝固和精品加工等工序,首次实现了火法提纯准4N级高纯铁。高纯铁已成为限制高端制造业发展和大国竞争的“卡脖子”环节。4N级高纯铁2021年列入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4年再次纳入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其开发和批量工业生产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在高纯铁产品生产面临的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1、以长流程下火法生产纯铁工艺为例,其极低元素控制依赖基于特殊元素控制的高纯度矿石或高纯生铁、复杂的特殊工艺设备(如DP-COB炉)等,难以实现4N级高纯铁基料的大规模生产,长流程条件下高效生产高纯铁基料仍是行业空白。
2、以欧美、日本为代表的水电解等湿法生产4N级以上高纯铁效率低,残留较多的非金属杂质且难以去除,Fe电位差较小的Co、Ni、Cr、Mn、Cu即使后续采用离子电弧熔炼、区域熔炼等火法来协同湿法提纯,仍难以实现其高效率生产,同时也存在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是实现4N级高纯铁国产化替代的限制性环节。
3、熔盐电解法需要预去除熔盐中和Fe电位差较小、氧势较高的上述金属元素,才能实现熔盐电解法的效率高、成本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如何高效去除熔盐中和Fe电位差较小、氧势较高的Co、Ni、Cr、Mn、Cu,其机理和应用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此外,如何在保证高纯铁可浇性条件下,实现钢中较低的全氧控制,是高纯铁基料高效连铸的重大瓶颈,且在非钙处理单水口连浇问题牵扯到连铸工艺的高效生产突破,也是行业的共性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方案
本项目针对长流程火法生产高纯铁基料难度大、湿法非金属杂质元素残留、传统电解法去除和Fe电位差较小的元素(Co、Ni、Cr、Mn、Cu)效率低、高效连铸生产等棘手问题,基于炼钢长流程冶炼基料、微米级粉末制备、熔盐电解进一步提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千吨级4N高纯铁的工业制备和批量生产。
图1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控制技术
三、主要创新性成果
1、建立了长流程条件下脱锰与脱磷协同提效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基料中碳(≤0.0010%)、硅(≤0.0020%)、锰(≤0.007%)、磷(≤0.0020%)、硫(≤0.0020%)极低杂质元素长流程冶炼。开发了高纯铁基料中的夹杂物调控技术,突破了单支水口浇钢量超1000吨的多炉次连铸,实现了高纯铁基料(≥99.96%Fe)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2、开发了窄粒度范围的高纯铁微粉工业制备技术,实现了铁微粉≤50μm、D50为22.2μm、D90为48.9μm的窄范围控制。
3、研制了专用熔盐电解质,开发了低能耗熔盐电解提纯工艺技术,实现了低成本千吨级4N高纯铁微粉(99.992% Fe)工业生产。
四、应用情况与效果
本项目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纯铁生产,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工业电机等高端制造领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体应用效果如下:
1、实现了高纯铁基料长流程冶炼工艺的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基料中碳(≤0.0010%)、硅(≤0.0020%)、锰(≤0.007%)、磷(≤0.0020%)、硫(≤0.0020%)极低杂质元素的批量工业生产,上述五大元素最低值可控制在150ppm以内。
2、开发了高纯铁基料多炉次连铸关键技术,实现了在非钙处理、不换浸入式水口条件下单支水口浇钢量突破1000吨。实现高纯铁基料(≥99.96%Fe)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图2 工业纯铁成品典型元素控制水平与连铸浇铸曲线
3、实现了高纯铁基料的微米级粉(≤50μm)的工业制备,实现了铁微粉≤50μm、D50为22.2μm、D90为48.9μm的窄范围控制。
4、基于熔盐电解法进一步提纯,实现了低成本千吨级4N高纯铁(99.992%Fe)的工业制备及成套设备开发和应用技术。
图3 微米粉末及4N级纯铁成套设备工艺流程
项目组与华北理工大学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在此期间,形成发明专利24件,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余篇;形成企业技术秘密2项,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工业电机等高端制造领域,累计创效1亿多元。
信息来源:华北理工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如需查看科技新进展全部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