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关税壁垒已跃升至60%,如何应对?理性看自己,冷静看世界
最新动态
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关税壁垒已跃升至60%,如何应对?理性看自己,冷静看世界
2025-02-289

自2月1日(正月初四)起,尽管市场对于特朗普加征关税一事早有预期,但频繁变动的征税额度依然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高潮。美国通过炒作芬太尼对中国所有产品加征10%关税、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再叠加2024年提高的“301条款”的 25%,在不考虑“双反”征税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关税壁垒已跃升至60%。中国钢铁如何见招拆招、积极应对?1月初召开的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给出了“理性看自己、冷静看世界”的方法论。

自2018年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至今,中国钢铁对美国直接出口的占比已不足1%,加之许多龙头钢企已快速调整出口策略,退出美国市场,因此,对直接出口的影响较小,重头戏依然是间接出口,以及正在显现的印度、韩国、越南等国的连锁反应。不论美国加征关税算的是经济账还是政治账,钢铁国际贸易都将面临一段艰难时期,中国钢铁须善用方法论,开好顶风船。

“理性看自己”,找准短与长。我国自2006年起便成为钢材净出口国,但钢材生产始终坚持以满足内需为主,每年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即使在2015年的出口峰值期也仅占比12.4%,远低于全球20%左右的平均比例。不过,我们尤需理性看待国内阶段性供需错配、出口结构亟待优化之短,把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技术革命性突破机遇之长,握指出拳。

自2020年起,我国便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凸显内需重要性。中国钢铁应紧抓“两新”“两重”等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机遇,挖掘满足“内需”结构性调整机遇,同时,控制低端产量,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点,需要加速产能治理新机制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等相关配套。

在优先满足内需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推动出口结构优化调整。首先,秉持“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识,扩大出口市场多元性,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其次,建立出口自律机制。据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推动对钢坯出口加征关税,低端产品出口将不可持续。地方应贯彻落实《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研究严控未完成能耗指标的地区或企业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主动降低普通钢材出口比例,限制钢坯出口。钢企及钢贸商应坚决贯彻落实钢协提出的“鼓励高端、打击低端、限制非法”出口原则,杜绝买单出口,推进恢复高端产品出口退税。

“冷静看世界”,把脉危与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推动“制造业回流”,通过提高关税、碳关税(如欧盟CBAM)等手段限制中国工业品出口,中国钢铁急需危中寻机,全力破解“出海困境”。

反制措施必不可少。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表示,自2025年2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加征10%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向前回溯,中国在2018年的“337调查”中获胜,证明了积极应诉的重要性。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可以通过WTO诉讼反击不合理的反倾销裁决,也可以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一面对国际诉讼。

以新姿态融入国际供应链产业链。新关税政策或引发全球钢铁贸易格局重组,加剧全球市场竞争,中国钢铁“出海”需有新姿态。一是以合作者的姿态。建龙马来西亚东钢专注生产当地无法生产的高端产品,是非常可取的明智做法。中国钢企出海应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着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避免与当地企业在低端产品上竞争。同时,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扰动增多,但具备更大的协商空间。中国钢企仍可通过带动当地产业与就业发展,有效稳定并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关系。二是以引领者的姿态。我国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国内外兴起量产潮,下游产业对绿色低碳钢材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中国钢铁应着力研发这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品,培育核心竞争力,超前布局海外市场,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巨浪在前,我国钢铁行业尤需在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赛道上精准施策,打造新优势、闯出新天地、展现新作为。



作者 | 樊三彩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